近年来,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测试在青少年尤其是职场青年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一源自心理学大师荣格理论的性格测量工具,经过迈尔斯与布里格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格类型测试之一。
MBTI基于四个维度:注意力指向(外倾E-内倾I)、接受信息方式(感知S-直觉N)、得出结论方法(思考T-共情F)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决断J-体验P),将人格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自200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MBTI经历了译介、研究、检验和修订的过程,并逐渐在网络中引起广泛关注。

MBTI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具有以下突出特质:
心理学基础:MBTI依托于荣格的心理学思想,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和完善,获得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大型企业中被普遍采用,表明其作用理想。
时代精神契合:MBTI展现丰富的人格特质,与当今时代重视个人价值的理念趋势相契合,强调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有助于青年挖掘自身潜力。
平等、互补、多元:MBTI测试结果强调人格类型的平等性和互补性,有利于测试者对自身心理状况的基本把握,避免在社会系统中进行优劣评判。
互动参与性强:年轻人可以在MBTI基础上进行加工或再创作,并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互动和传播,满足社交期待。
MBTI热潮背后反映出青年的深刻心态:
定位自身与获取认同:MBTI帮助青年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减少焦虑和抑郁,提升幸福感,同时与更多他人连结,减轻孤独感。
希望被正确看待:青年通过MBTI呼吁摆脱被“一刀切”式对待,希望在职场被领导和同事以正确方式对待。
探索新型社交方式:基于MBTI的互动社交圈契合青年独立、平等、自主的意识,为他们带来更多心灵慰藉。
MBTI亚文化的社会结构成因主要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变迁和个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变化。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与平等,但也需警惕“茧房效应”和违背平等理念的操作。

然而,性格测试不能提供一劳永逸的人生答案。青年MBTI亚文化中一些心态和社会结构问题需要注意调适,涉及个体心理、人际关系、制度系统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总之,MBTI人格测试热潮不仅是青年自我探索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心态与结构调适的反映。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同时关注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